26 December 2022

2022回顧,2023展望

年尾了。

過去曾經幾年很認真寫下明年計畫,卻常失敗收場,更確切地說,寫下目標計畫後的我,並沒有照著目標計畫去執行,反而多半還是隨著當下感動和喜好而行。也因為這樣,我也好幾年索性不寫年度計畫,心想反正我是認真生活的人,沒計畫我也會努力讓自己成長學習和進步。但久了發現,配上自己的完美主義,這反而有時會讓我覺得好像努力的永遠不夠,因為彷彿看不見眼前的終點。

就像看著眼前的沙漠,不著邊際

28 November 2022

整理自己關於感情的狀態和心境

隨著年紀的增加,加上過去這十年的自己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海外,有關自己的感情狀態和心態,身邊家人和朋友、同事多少會關心和詢問。剛出社會的自己常對這些問題感到壓力,也有點煩惱,一方面對自己沒什麼自信,不知道該怎麼進一步和異性互動;另一方面也覺得有很多想做的事,希望在年輕時去盡情探索。

久而久之,我也漸漸學會如何用一種幽默玩笑的方式回應這類的問題,一方面是覺得如果要深聊內心的話,要花點時間,而我不確定對方是否真的有想聊這類話題;另一方面,腦中也還處於迷霧狀,不確定能怎麼清楚表達心中一些互相矛盾的感受和想法。

當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,在工作或自我實現看起來持續發展,難免會被問到是否有結婚和建立家庭的打算?不知道其他人,但我確實私下被直接或婉轉地問過不少次,也發現平常相處較少或沒聊太多這方面話題的親友,會因為我從大學開始看起來專注在自我實現和工作,而誤以為我沒這方面打算和考量。

而真實的心境是,我當然有這打算,只是過去幾年的自己在透過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過程中,慢慢釐清和正視自己內心的不成熟和恐懼,希望以較健康的心態進入男女關係。確實在單身的狀態時,可以有較少後顧之憂的逐步實踐心中認為重要的事,但看重並享受人生的自我實現的同時,其實也很期待有一天另一個人的出現(笑)

相信人生中,無論一人或兩人,都是不間斷改變和成長的學習過程,只是總覺得要先學會如何安然自處,才知道如何開始摸索雙人舞中該如何平衡、協調、配搭。

10 May 2022

沙發衝浪(Couchsurfing)-以創造人性互動的體驗,打開你我的視野

因為疫情關係,長達兩年多沒使用沙發衝浪平台(Couchsurfing, 下面有時簡稱CS)。前幾天偶然想起去登錄平台,便跳出一個視窗,說明因疫情嚴重影響CS組織的財務,現在必須跟沙發衝浪的帳號會員開始收費,以繼續支持這個平台的營運,並延續CS社群的願景「連結人真實生活並一起分享人與人的互動體驗(unites people in real life to celebrate their shared human experience)」。

儘管短期之內我應該不太會使用(視疫情發展狀況),但當下的我還是立馬決定捐款,一方面費用並不高,另一方面是CS平台帶給我的價值意義很大,希望能藉此回饋,並將這些寶貴的人生體驗和故事延續下去,給更多人創造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故事。而這也促成我想好好寫下文章,讓更多人認識沙發衝浪。


為何開始用Couchsurfing?

會知道沙發衝浪(Couchsurfing)是因為念大學時偶然在書店看到《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》這本書,對書名感到好奇而吸引當場在書店就把書給讀完XD 從此開啟我對背包旅行的認知有更多想像,也有了除青年旅館外的住宿選擇可能。

讓我愛上沙發衝浪,是因為平台的核心概念和相信的願景:

We envision a world made better by travel and travel made richer by connection. Couchsurfers share their lives with the people they encounter, foster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tual respect. 

(我們展望的是一個因旅行變得更好、旅行因連結變得更豐盛的世界。沙發衝浪者和所遇到的人分享他們生命,孕育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。)

13 April 2022

新手主管的領導力思考 - 第三課學習

第一課第二課後,這是我學習領悟到的第三課。


團隊看著領導者的背影成長,主管的榜樣和身教,團隊淺移默化

領導力的概念感覺很基礎簡單,有時甚至覺得像回到小時候家裡父母和學校師長所教導的做人。這看似簡單的基本,但要做到卻常常是我們要盡全心全力達到的「境界」(如果我可以這麼稱的話)。所以持續自修的重要功課便是縮小那段「知道和做到的距離」。如不少談及領導管理的建言:領導團隊前,要先領導自己」。

自己是否能持續察覺自己,並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行為。因為最終團隊看待主管,不會只聽他/她所說的,更會觀察他/她所做出的行為和言語是否一致,這也常常也會影響和決定他們對領導者的信任。

新手主管的領導力思考 - 第二課學習

接續著第一課的學習,這是我的第二課學習


願意先無條件地給予團隊信任,賦權團隊成員有所有權(ownership)做最後的決定

在信任、授權下,我認為必須要搭配培養團隊成員take ownership才能有效地執行。Take ownership的完整解釋,推薦CAREhER文章分享得滿仔細。簡化來說,Ownership(所有權)和「負責任」很像,但這個負責任,我認為不單只是be responsible(對”被指派的任務”負責),在某些時候也會需要be accountable(對”被授予的權力”負責)。關於responsibility和accountability的差別,這篇摘要文章滿言簡意賅的解釋兩者差異。

新手主管的領導力思考 - 第一課學習

在讀《由內做起》這本書時,意識到把目前我對於領導的價值觀用文字記錄下來是有意義的。以下彙整在結合經歷(不只有這兩年的新手主管其間)、觀察、對話、閱讀和反思,對我來說的重要學習和理解。


學習在對的時間戴上對的”主管”、”老師”、”教練”帽子

三頂帽子的概念是去年在天下學習的一堂課中學到的。雲朗觀光集團盛治仁總經理分享到關於領導者要戴的三頂帽子,要懂得依當下狀況判斷,切換交替戴不同的帽子。

  • 當戴主管的帽子時,主要角色是行使權力,要求同仁;
  • 當戴老師的帽子時,主要是教導與傳承相關技能;
  • 當戴教練的帽子時,主要是激勵同仁和授權

過程中,我反思到自己default(原廠設定)的特質和價值觀,偏向常戴的是「老師」和「教練」的帽子,對我來說也是輕而易舉的;然而三頂帽子的概念幫助我思索帶團隊的過程中,我要更多注意是否哪個時候,我應該戴上「主管」的帽子,運用我的權力去要求一些重要的事情發生。

可以給自己勉勵的是,在兩年後的現在回頭看,我對於這三頂帽子的轉換更有自我意識,並且願意”強迫”自己在必要時拿出「主管」的帽子,並嚴格要求團隊同仁,特別是在品格上,或是當團隊有些鬆散需要多點要求時(像是當越南封城停工,大家在家上班兩三個月後剛復工回來時)。

對行使「主管」角色,剛開始我心中要跨過的一個檻是,有時候要求會造成同仁不開心(尤其是當要糾正錯誤的行為時),一直嚮往和平、以和為貴的我,便害怕被討厭、被心裡拉黑名單;即便理性的我知道人本來就沒法保證不被誰討厭,但感性的我還是不希望用心帶的團隊討厭自己啊;讓我真正釋懷的是無意間看一張挺幽默的照片,幫助我更敢於放手,在必要時讓自己戴上「主管」帽子。

如果你想要讓每個人都開心,那就別當領袖,去賣冰淇淋🤣


我還是傾向也較喜歡扮演「老師」和「教練」的角色(畢竟是我的原廠設定XD);尤其是「教練」這個角色,讓我更喜愛,也覺得培養自己的教練能力是很重要的,畢竟在很多談關於領導的文章中,教練能力(coaching)這個字眼很常被強調。

我也思索著自己對教練的認知(主要經驗都是球隊的教練,無論是自身經驗觀察或是電影裡所演的):

優秀的教練所扮演的是軍師幕僚的角色,並且也算是將團隊成員凝聚一心的核心之一,需要敏捷於觀察團隊中的成員,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,並思考整個團隊的戰略,但教練絕對不會下場幫球員打球;當團隊士氣低迷時,教練便是站出來激勵大家向著願景目標前進的那位;教練不只在乎團隊績效,他/她也看重團隊成員技能的提升,成員的潛能是有發揮出來的;他/她所關心的,不只是球員們上球場的時刻,同時也是當成員有狀況時,也希望竭盡所能在自己可協助範圍之內,啟發人的生命。

07 April 2022

一個新手主管對領導力的思考與反思

因之前的一場演講,再次聽到《由內做起》這本書的分享,決定買電子書來看。最近一邊閱讀,一邊啟發對「領袖」和「領導力」的思考,也回顧盤點自己在過去及現在的不同角色中,審視自己是否在哪有一些領導力?哪些我目前做得不錯?又哪些該更多練習及學習?


因為文長,所以我拆分成共四篇文章,希望將這一系列思考,作為自己在第一次職場社會的新手主管對領導力的反思和學習,回頭看自己第一次當主管,覺得有很多可以學習的,但也在經歷、觀察、對話、閱讀和反思的過程中,一點一滴地形塑一個自己希望成為的領導者樣貌和風格。

期望透過梳理,紀錄下這時期稚嫩的自己XD 同時勉勵持續學習成長和磨練,做個兼具正直品格和影響力的人。

第一篇是關於初步的自盤。分成兩部分,一個是做得算不錯的地方,另一部分是希望可加強的地方。

26 January 2022

認識認知偏誤,更新判斷資訊和世界觀的系統思考

《真確:扭轉十大直覺偏誤,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》(Factfulness: Ten Reasons We’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—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)摘要及感想


忘記自己是在什麼情況下知道這本書,但終於趁隔離時,把它好好讀完了。

真心推薦這本書。也同時推薦作者之一創建的Dollar Street網站,試圖用照片拍攝打破國家的刻板印象。網站可選擇不同因子,用照片探索在各國家下,不同所得等級的生活樣貌。

很少花時間好好寫一本書,雖然以下把書裡提到的十大偏誤簡要整理,書中有更多值得探討的實例、經驗故事、數據,值得親自看書大開眼界🤓

23 January 2022

梳理回亞洲發展的初衷

這篇是2019年在寫論文時,寫到一半的文章。事隔兩年多,現在把這篇整理好,希望提醒自己當初畢業時,決定回來亞洲的初衷。(雖然內心,拉丁美洲在我心中還是占有那一塊心田)

2019年當時,確定買機票回台後,很常被問到:「妳為什麼要回來?為什麼不留在那裡(荷蘭)工作?」雖然海外不是說想待就可以待,但這次決定回來,回絕可能的機會,甚至連申請一年orientation year也不考慮的這種作風,似乎不像我會做的決定。從決定先回台,毅然決然地回絕當時實習的大主管J邀請公司的儲備幹部,內心多少有失落,也曾質疑自己是否會因沒盡努力留在歐洲個幾年而後悔。但在回台前走朝聖之路(El Camino de Santiago)的路上,我也慢慢對這個選擇釋懷:

如果自己一直對發展中國家比較有負擔,心中當下的感動在亞洲,也看見亞洲的價值及機會,何必後悔?

從二十出頭開始探索自我和世界關係及角色的我,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心一直對中南美洲、東亞以外的亞洲、太平洋島嶼、非洲等地區較有觸動。這也是我當初決定要念我的碩士學程(永續發展的國際發展組)很大的原因,因為它特別關注在這些地區所面臨的永續發展議題和挑戰。

22 January 2022

有關我們的「不好意思」

記得之前英國BBC的一篇文章《The Island That Never Stops Apologizing》,引發一些海外工作或旅居的人分享他們經驗及網友的討論(我不知道有沒有鬧很大,畢竟社群媒體多半活在同溫層中)。像是,跨日線的讀者投書《歐陸工作生存守則第一條:戒掉動不動說「對不起」──在這裏「台式謙卑」不是美德,只會被認為好欺凌》,在荷蘭工作的部落客台客J的橘色筆記也分享他在荷蘭的職場經驗。

我相較這兩位經驗沒那麼豐富,但對此感觸頗深,但是我在荷蘭有時會思考這事情,如今回到亞洲兩年,接觸的人幾乎都是亞洲的人,也來分享一點我的經驗和淺見。

07 January 2022

新手主管回顧筆記 part II

到職快半年後,主管安排我管行政的同時,也開始學業務。一開始用下班後的時間學業務,主管幾乎每天花1–2小時,從頭教我品牌的流程、製鞋的基本觀念、跟接單業務相關的概念、與生產管理相關的單位等;周日我也在宿舍或到咖啡廳研讀筆記和參考資料,組織內化成我的理解和邏輯。一個月後,我漸漸被陸續放進信件loop裡,便開始分配一些上班時間讀信件和看到的報表,試著融會貫通信件和第一個月所學的概念和流程,有問題不懂、卡住的,便主動問主管和當時業務同事,以釐清我的理解。

快要到第二個月時,因工廠業務的職務異動和工廠的狀況,主要因為「語言能力」,業務同事主動向主管提出要我也去駐廠工廠支援業務,便開始了我周間駐廠工廠,周末才回開發中心的一段日子。此時行政團隊的管理因已較穩定,工作便以遠距的方式溝通和處理,周間急須簽核的文件,則由我主管簽核。

還記得當時我一抵達工廠時,詢問我同事要協助她哪部分的工作,那時心想自己對業務整體工作的範疇只有了解偏前段追蹤和接單,且沒有實務操作的經驗,不確定自己的派駐能幫助多少;同事當時給我的指示只有「幫忙對應和搞定駐廠客人」。我就從「對應駐廠客人」開始,從各異常和事件中,延伸了解更多採購、生管、品管、船務單位的工作流程及內容,甚至幫忙做報告(因為報告是英文);也因多數時間派駐在工廠,CSR客人希望我也一邊協助工廠越籍團隊。這段時間,雖不是名義上業務團隊或CSR團隊的主管,但隨著工廠一次次的異常和問題,我也因個人相對優勢的「語言」和「組織理解及溝通能力」,幫助工廠其他單位和駐廠客人翻譯和協調溝通,以解決問題,漸漸成為客人或相關單位在發生異常或要溝通討論時的”go to person”。

不知是否因年紀或資歷都是工廠最輕,尤其我又只踏入業務不到半年,一開始確實可以感受到其他單位的同事帶有存疑、不經意流露出「你不懂工廠,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」的態度。儘管內心感到不舒服,但我抱持「多做多學,把一個月當一年用」的學習態度,發揮「打破砂鍋問到底,追根究柢」的當責精神,以「解決事情(problem solving」為導向,透過邏輯和數據分析作為溝通,適度「換利、互利」及「多為別人想一點、做一點」的立場和其他單位、公司高層、客人等協作;這確實也在本來就已超負荷的工作量和責任上,再增添些「責任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