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 January 2011

【電影】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

現代的生活裡總是在忙碌與疲勞之間掙扎,孜孜矻矻、汲汲營營,有時候輾轉回首,才發現這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實,我想,我們常常都忘了熱情和初衷了吧?

今年才二十歲的我,還在校園裡打轉著,講難聽一點就跟溫室裡的花草沒啥兩樣,儘管跨校性社團好像讓自己走出了校園,但說真的,社會的歷練一點兒也沒有長進。記得,在看之前,我問過一個老師她看完這部電影後覺得如何,她告訴我,她不知道,她覺得棒是因為電影帶來很多感觸和共鳴,但她卻不知道這麼年輕的我是不是能夠體會電影裡述說的這種感覺?

在我欣賞的140分鐘裡,我整個人很投入在裡面,跟著女主角的經歷和情緒起伏著,我想,它是適合每個年齡層看的電影吧,人生的體悟,有時候不是依著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,那是要看每個人對生命的領悟和深度。

首站義大利的時候,我最喜歡”Bel far niente”這句話,反顧到自己的生活中,大二後,我好像漸漸缺少了這種「享受不做任何事的悠閒」的精神,密密麻麻的行事曆,連以往愛獨自一個人想事情和發呆的時間都少了許多,究竟在忙些什麼?不能說自己辛苦的一切都是浪費,只是多了份責任和承擔後,時間和空間都像便利商店賣的果汁一樣是濃縮的,從小那種愛好自由、無拘無束的性格,不知不覺的被環境束縛著,這是我一直抓不到平衡點的地方。

曾經好奇,有時候事情一多很煩躁時,壓力很大,即便是熱情,也會有近乎抓狂的時候,這時我會問自己,「你快樂嗎?」我不懂,因為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怎樣才代表開心和快樂?明明每一天都用力的笑很多次,但這到底算不算快樂?到現在我都還沒有個答案。

在印度冥想時,突然領悟到了一個義大利字”Tutti”,代表著「每個人」,而當你在世界裡出發去找尋自我時,你會在最終的時候,幫助”tutti”。其實,世界都是一環扣著一環,一個人的想法和行動,影響的不單只是自己一個人而已,而是像蝴蝶效應般的,不知不覺撼動了全世界的每個角落。我想到了亞當斯密主張的一個理論,他認為人在經濟市場中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每個選擇和交換,當交易成功,代表雙方都覺得是值得交易的,而如果有至少一方覺得對自己沒利益(或者是利益不足以負擔成本),則交易便不會存在。一開始聽到這概念時,覺得人很自私,但後來我用另一種角度去看時,我才發現,即使每個人都是以自身利益去看待每個交換,但其實跟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分,整個市場就會是穩定的。我覺得這剛好跟女主角想要表達的心思是很近似的。

不免俗的,電影裡也有許多感情戲分的著墨,不過跟平常所看到標準的好萊鎢愛情喜劇比起來,比重只是淡淡的,但卻雋永而深刻。感情態度上的轉變,從一開始感到無法呼吸的婚姻到離婚,在錯的時間遇到一個對的人,決定放下一切而離去,用行動跟過去的自己告別,中間旅程中,領悟到自己失去了愛的勇氣,而到最後慢慢轉變心態,「有時候為愛失去一些平衡,也是生活裡平衡的一部分」,審視現在的自己,就是少了那股離開平衡的勇氣,也難怪,在看電影的過程,每句話都講到心底處,彷彿在欣賞著自己的故事。

最後,要回到一開始提到的「共鳴」,我想起了自己某次在facebook狀態上打的「一生都在追求共鳴的力量,管他是聲音、文字、耳語,什麼都好,只要那是能夠感動人的」,我無力去定義共鳴對我來說的意義,因為有些話盡在不言中。而用簡單的幾句話描述這部電影「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」,我會用一抹微笑,告訴著你,在裡面讓我找到了好多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