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11月 2025

愛情的維度:從「你完整了我」看見從平面到立體的自己

大學時曾看一部經典的電影-《征服情海(Jerry Maguire)》,帥氣的湯姆克魯斯(Tom Cruise)在電影對女主角說的那句經典台詞 —— "You complete me.(妳完整了我)",當年聽這句告白覺得既浪漫又霸氣,當下的確掀起一種被情感「征服」的悸動😆。

但二十幾歲的過程,當用理性細想這句話背後的邏輯,我不禁感到有些困惑,甚至不太認同。

如果說一個人必須因為另一個人存在才算「完整」,這是否暗示著:他/她在獨處時是不完整的殘缺狀態?若將「完整」的責任寄託在對方身上,那對另一半來說,壓力未免也太大了!畢竟,光是打理自己的人生就已不容易,我相信沒有人能真正承受得起另一個人的生命重量(大家都自顧不暇了啊🤣)。

因此,過去很長的一段單身歲月,我奉行著一種感情哲學:在單身時先讓自己慢慢完整(預備自己)。我相信,唯有當自己準備好了,才更有機會在對的時間,遇見另一個也相對完整、準備好的人。當兩個成熟的個體相遇、相知,因為都已經準備好進入親密關係,後續相愛與發展的可能性和持續性才會更高。


親密關係中,「看見」不一樣的自己

不過,近一陣子我對這件事有了新的體悟(其實循序漸進的累積了好一段時間,只是最近更明確地浮現在心頭)。某種程度上,我開始對「妳完整了我」這句話有了不同的看見,並產生新的共鳴。

我的核心觀點沒變 —— 我依然認為「兩個相對完整的人」是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基石。但我發現,隨著關係的深度增加,這份「完整」開始有了化學變化。特別在步入婚姻後,有些個性與特質,只有在與最親密的人如此緊密地貼近、碰撞時,才會被意外地「開發」出來

最外顯直觀的例子,是我發現自己竟然會「撒嬌」😳。在我的所有記憶裡,我是個完全不會撒嬌的人。剛開始交往時,當時的男友(現在的老公)表達出希望我有時可以展現那一面,當時都覺得特別彆扭,做起來全身不對勁。但隨著朝夕相處,那份彆扭感竟慢慢消失了。我才明白,那是因為內心對這個人有了足夠且深厚的的信任與親密感,讓我能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柔軟且可愛的一面,而不再需要用「堅強獨立」作為自我保護。

此外,我發現自己原有的感性面,也越來越多的能浮現出來。或許因為在職場或一般人際互動中,或多或少感受到身處的環境多半鼓勵我們展現陽性、剛強的一面,「堅強獨立」與「果斷明確」是社會不斷鼓勵且推崇的,這也不斷訓練我用「理性」的方式來表述立場想法、做出適宜的判斷。這習慣也不知不覺延伸到,即使表達感受時,我往往也是用「理性的方式」在梳理和陳述情緒,對於真實的情感流露(例如感到委屈、受傷)反而顯得綁手綁腳。

但隨著關係越來越近,那個以往習慣用理性分析和表述的我,開始願意展現內心爆棚的「小劇場」。因為有足夠的安全感,原本只能透過文字抒發、或只敢對極少數人展現的細膩與脆弱,現在都能自在地在這個人面前呈現。

當被鼓勵可以更多表達出我的感受的同時,也讓我更多在彼此的磨合中,看見多半情緒穩定的自己,在面對某些特定的溝通或衝突時,會比往常更快冒出不耐煩的心態及反應。也會像放大鏡般的更清楚看到自己偏好想逃避衝突、討好委屈以求和諧的內心。

重新看待「完整」,從平面變立體

所以,現在再重新思考那句的「完整」,我會解讀為是另一種層次的完整。

如果說原本的自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「圓圈」,那麼因著兩人的持續互動及越加親密,我得以重新探索自我,發現了那些未曾察覺的面向。這種完整,不是填補缺角,而是讓原本平面的圓,變得「更立體」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