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January 2017

身為「千禧世代」,對Simon Sinek觀察的反思

上週看了一個Simon Sinek的訪談,分享「千禧世代(Millennials)」現代(特別在職場上)所遭遇的困境及挑戰。

知道Simon這個人是因為他之前在TED的「黃金法則(The Golden Rule)」演說,講到許多成功領導者都是先從核心理念的why出發,再往外依照how、what的順序來啟發人。這個分享影響了我之後想事情的思維,也包括在工作方面。

而他這次的分享,同樣也很發人深省......
所謂千禧世代,是指1984年以後出生的這群人,當中應該包含了常被貼上XYZ世代、草莓族等標籤的這群體,以前我總想極力否認自己是這群人,認為自己許多喜好和習慣留著某種"老人"的特質,但其實也慢慢發現我還是存在某些所謂「千禧世代」的血液和習性。

如果有興趣,推薦完整看完他分享的影片(內含中文字幕翻譯)

以下是我聽完後整理的重點(如果有誤解的,歡迎指正),以及我的小反思。

千禧世代的四大困境

根據Simon的觀察,千禧世代遇到四個很大的困境,這四個彼此相關聯:


1. 家庭教育(parenting)

許多千禧世代成長於許多人所謂的「失敗的家庭教育(fail parenting strategy)」,簡單來說,他說的就是現在有很多「媽寶」、「爸寶」、「啃老族」,從小長大一路被身教出「只要想要,沒有什麼是得不到的」觀念,所獲得的東西都不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,但進了職場後才發現環境是很現實的,無法再靠爸媽,所以導致自尊心挫敗,甚至自我形象毀滅。


2. 科技發展(technology)

千禧世代生活在「社群媒體」的時代,網路是虛擬的、是可以篩選的,在網路上,我們可以選擇要和誰交朋友、封鎖誰,我們可以選擇要在網路上「分享」什麼內容,也形成一種「變相炫耀」的假象。

此外,手機和社群媒體會散發出多巴胺的成分,讓我們感到快樂,所以當臉書越多人按讚,另一頭的我們暗暗竊喜,部落格越多人閱讀和分享,格主內心暗爽XD(我就在說我哈哈) 這是正常的,但,這也導致「成癮」的現象。而這會造成什麼狀況?

一般來說,當人有壓力和焦慮的時候,我們會去尋找「認同」,孩子時期就去找「家長的認同」,逐漸長大後「同儕的認同」變得較大。當習慣賴以「社群網路」來紓壓時,就更不知道該怎麼和「人」真實的互動關係。


3. 沒有耐心(impatience)

身處「速食時代」,科技的快速和便利,走到哪都有網路,幾乎什麼都唾手可得,更造就千禧世代「沒耐心」,無法忍受、更別談能享受「等待」的果實。

然而,工作成就感和親密關係的連結卻是無法「快速」擁有的,都需要經過既緩慢曲折又漫長的過程,眼高手低、好高騖遠無法使我們一步登天達到理想,需要沿路過程中的累積和學習。


4. 成長環境(environment)

這段主要在談現在的企業環境的領導方向只是讓千禧世代更挫敗,自尊心更低迷,但Simon不斷強調,這些現象並不是千禧世代自身的原罪,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,所以企業有責任且不得不(因為企業正延攬這些年輕人到公司)。


個人小反思

1. 到底是自尊心低落?還是自尊心過強?
從我生活經驗中的觀察,我們千禧世代受到兩種極端矛盾性元素不斷拉扯,一端是高度自尊心作祟顯現的我行我素,而另一端則是自我否定及自尊心的低迷。

高度自尊心的聲音深深烙印在我們腦海中,或許是因從小家庭教育的價值觀、現代資訊的開放,在成長過程中,「沒有所謂的成功與對錯,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」被印記成許多年輕人嚮往的生活,海外出走幾乎都成為多數人稱羨的「自由樣貌」。

但在內心的某一塊,卻有著說不上來低落的自尊心,我覺得這聲音來自於不清楚自己的核心身分,容易受環境的挫敗、他人的言語影響,侷限自己的成長和突破。


2. 不只現在企業領導人有責任幫助千禧世代突破這些狀況,我們現正面臨掙扎的「千禧世代」如何調整突破的經歷是下個世代的橋樑
反思自己在這四點中的特徵,我覺得自己目前在第1(家庭)、2(科技)、4(職場)的狀況不大,但我明顯感受到第3點的耐心是我內心裡很大的爭戰,這股衝突時時都在衝撞著個人意識和對所處環境的觀察。


我們現在這群已20歲以上的「千禧世代」握有很重要的風向球,因為我們正在和更年輕的世代展示如何用這些特質與個人內心、現代社會衝撞的過程,我們現在正不斷學習的是一種「衝突」與「衝撞」展現的美麗,期望將成為未來年輕世代的過來經驗,因為我相信,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,未來年輕世代面臨與環境的挑戰會更顯著,而我們未來也將成為帶領這群世代的領導者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