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December 2018

【低地國筆記】荷蘭找實習,心路歷程

我很少花時間打流水帳般的故事/心路歷程,但這段過程的經歷太深刻,我知道,這人人口中的「奇妙的幸運」,是一路安排來的「恩典」☝

文很長,希望你有耐心讀完它😆 


作為一個基督徒,一直以來,我對聖經中「我(耶穌)的軛是容易的,我(耶穌)的擔子是輕省的」有著似懂非懂的迷濛感。腦袋明知道這道理,但我很少刻骨銘心地經歷這句話的意義,因為要不倚靠自己、完全倚靠上帝不容易,我自認很少百分百做到(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怎樣才算做到?)倚靠自己是最簡單且不自覺的,但其實也是讓人身心靈疲憊的,因為人能做的都很有限,畢竟生活中多數都不是我們能掌握的。也因此,有時我也無法分清楚這「獲得」,到底是有些許靠我自己的努力?(OS: 畢竟我還是有行動阿)還是完全來自神的恩典和祂調度萬有的大能?


直到前幾週讀聖經讀到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裡的一句話:「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;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,彷彿不是領受的呢?」(哥林多前書4:7) 這段話清楚給了我回應,我的一切都來自於領受上帝的恩典,即便有我的行動,但行動背後所需要的智慧、知識、能力、甚至是我能呼吸的氣息都是我白白領受得來的。


目前我經歷兩個很大「放手」的過程,都是在我人生很大的轉折點,一個是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(幫助確立永續發展/CSR的職涯志向,也為工作打下很多基礎),另一個是來荷蘭念永續發展碩士(學習讓我充滿熱情的領域

這次分享我的第三個,它來得讓我措手不及:我竟然獲得了一家全球創新包裝材料的企業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(艾利丹尼森公司)的實習機會。會說「竟然」,是因為這是我從沒想過要進入的公司,沒想過的原因很簡單:因為我之前壓根沒聽過這家公司,即便它名列Barron’s first list前百大的永續企業,也是材料科學(material science)的知名跨國企業。

來荷蘭念書前,雖然我沒太多思考研究所這兩年要完成的目標,沒抱著非得畢業後留下來才算成功,也不覺得畢業後回台灣工作有什麼羞恥的;但我心裡確實想著希望能有在海外工作實習的機會,長短期都好,因為我相信可以帶著走的是擁有的經歷和培養的能力,這比我人最後到哪裡工作重要。


來荷蘭的第一年,不少學長姐或教授的分享會提到在碩二論文期間,同時到企業或組織進行研究實習(research internship),這似乎對荷蘭人不是件特別的事。但我覺得這對不會說荷蘭語的國際學生沒想像中那般容易,對「母語非英語」的「非歐盟學生」來說,不僅較荷蘭人(或歐盟人)多了門檻,由於許多當地企業的市場仍多以歐盟為主,擁有第二外語像是德文、西班牙文,都比說中文有更多機會。


開始找實習,無限循環中的身心煎熬

由於第一年最後一學期和暑假(五月到八月),我人在海外田野和旅行,所以我的起步不算早。我是到九月開學,開始準備找實習和想論文。但因為已經開學,我必須在忙第一學期課程之餘,另外擠出時間準備職涯的基本動作,像是撰寫荷式的英文CV、撰寫動機信、更新LinkedIn等,另外我也開始找並篩選我有興趣的企業或組織。

起初我一心一意只想著要提自己的論文題目(tailor-made thesis),所以我滿腦子都是結合「循環經濟」和「價值鏈/供應鏈」,這是我在申請研究所時就希望論文走的方向。所以我試圖找自己覺得有趣的企業組織,只要我最後篩選要投的,不管他們是否有開職缺,我都會主動寫信投履歷和動機信,像是Fair Phone、Metabolic、Philips、Heineken、Dadone、FrieslandCampina等。

但收到的回覆,不是小公司說人手不夠協助輔導碩士論文,就是被大公司拒絕。就在不斷篩選公司、寫動機信、投履歷、改履歷的反覆循環過程,過了一個月。到十月初時,我已經有點累(因為學校課業也同時在進行)且急躁,雖然想在荷蘭念書期間能有實習經驗,但我同時也要考量時間是否允許讓我繼續找(畢竟我還是要準時畢業阿)。

這段期間,我大多時間都還是持續禱告(雖然我必須懺悔,我確實有幾個晚上身體累到躺在床上就睡著,更別說禱告,連棉被都沒蓋好),但我這段時間禱告的出發點都是:我真的很希望有實習的機會,最好還能結合論文,上帝求祢幫助我找到實習。


等到十月時,由於都沒下文,我也有點亂了陣腳,慢慢放寬我的篩選要求,開始凡是跟「永續發展」、「國際發展」有關的職缺,甚至和過去工作經驗相關,但跟我所讀無關的「專案管理」、「活動管理」我也丟了幾個。但,全都無下文。



心態轉變:是我單純的想要?還是祢放在我心中的想要?


因為沒實質進展,我也慢慢思考「可能實習不是上帝為我在荷蘭的安排,而祂其實希望我做系上教授開的主題方向?」十月起,我也一次次地轉變我禱告的心態:希望祂帶領我去祂要我走的方向,即便那可能不是在荷蘭的企業組織實習(雖然我總會淘氣地跟祂說,雖然我會有點小失落,但如果這真的不是祢的安排,那就算了XD)。到十月中,因為我禱告的心態慢慢轉變,也讓我心中慢慢不再那麼執著要提自己的論文題目。

10/13(六)晚上聚餐回到家10點多,我看了一下LinkedIn,看到Avery Dennison的職缺Internship: Sustainability,雖然從沒聽過這公司,但看了公司簡介覺得不錯,職缺開出的要求,自己也都符合,而且上面只要求實習時的身份是荷蘭教育機構註冊的學生,沒要求要會說荷蘭文,或要有工作簽(雖然天兵的我後來在和HR溝通,發現這和他們原本預期的規定有些出入,下面可繼續看這段小插曲)。我就衝著上面Easy Apply的按鈕(只要CV,不用動機信),想說反正CV丟一下,也不多花時間。

丟完履歷後,我也決定下週開始不再花時間在找荷蘭實習上,並準備等系上教授在近十月底時丟的主題方向中,再去找我有興趣的主題去延伸發展(這是我原預設的B計畫),再看要去田野的國家當地的組織(因為我們系的論文多半都會到海外)。

這一個多月疲累的身心也越讓我靜下心反思:「在荷蘭實習」這件事情究竟是我自己內心的渴望?還是上帝在我心中放下的渴望?我明白到,自己需要先分辨我想要實習背後的動機,當我越想通「倘若這不是上帝在這階段要給我的安排,為何我要拼命執著抓住不屬於我的東西?」時,我越來越能接受這「不在自己期待中」的未知。


當神開的路,開門的速度都異常快且順利


關於Avery Dennison的應徵、面試、溝通過程,異常的順。人人口中的幸運,我知道是上帝開的路。中間發生的種種巧合,一再讓我大開眼界。

在我丟履歷的下個禮拜一就被Talent Acquisition(招聘人員)審閱,並詢問當週三電話面試。我第一次的電話面試,想當然我很緊張(畢竟看不到人,只能透過電話的聲音,不擅長自我行銷的我更不知該怎麼留下好印象),但當Talent Acquisition打來時,一來一往的過程都滿舒服的,我覺得我現在跟她聊天(她問的問題也不會讓我當場傻住,因為多半都和我CV很直接相關,讓我可以自然地分享,因為畢竟是自己的經驗和故事)。電話聊完後,她也詢問我可以實習的時間(一週可以幾天),我很直接表達一月前我只能一週三天(職缺上寫的理想人選是一週四天),她也跟我說明接下來的面試流程,她表示我相關經驗豐富,她個人覺得不錯,但她必須在下週或下下週和Hiring manager(部門主管),也是歐洲區的永續專案主管(Sustainability Project Manager)討論,約要兩週的時間,無論是否有進入現場面試(on-site interview),她都會聯繫我,如果中間有任何問題,都可主動聯繫她(她說甚至覺得等太久,也可以跟她說XD)。


兩週對急性子的我來說,感覺滿久的;但剛好接下來兩週正值忙碌的期末,讓我也不用兩頭燒,好好專注在課業上,對此我就平常心看待,也沒進一步聯繫,我就乖乖禱告:「如果這是祢給我的機會,祢就開門,如果不是,就把門關起來,那我就知道怎麼做(省去讓我想東想西的麻煩)」。我在期末最後一週前的週五,收到通知希望繼續下一關的「現場面試」,並預約我下下週一面試(正好是我放假的那一週)。


在電話面試和現場面試中間,發生了一個小插曲。在期末那週時,我無意間發現當時丟履歷所填的基本問題,關於我是否有工作簽的一問,我當時不知道在想什麼竟然填「是」(可能當時丟時已接近半夜,腦袋根本不清楚XD)。總之我發現這可能出問題,便寫封信跟Talent Acquisition道歉我犯的錯誤,詢問若以非歐盟學生的身分,是否還有資格,並表明我能理解我的資格可能會因此被取消。在信件一來一往過程,Talent Acquisition她幫我問HR,最終她告訴我,HR說實習和工作兩者法令的不同,若公司最後真的錄取我,我需要一份由公司、學校、我三方都簽署的文件,公司可以也願意簽此文件。


我期末一路忙到週五的最後一刻,我需要好好的休息放鬆,加上放假週我還有其他工作的案子和課外活動等,面對緊接著的週一就要去的面試,我無法將全部時間都投入在準備面試上,所以我只能高效率地再多看一些企業的基本資料、官網上的案例分享、和企業永續報告內容,並梳理好自己的動機和自我介紹(pitch),和偷偷瞄一下要面試部門主管的LinkedIn。在準備的過程中,對公司越看越覺得喜歡,也越來越有興趣及感到興奮。


週一下午,我搭火車前往Leiden(萊頓)。因為火車班表的關係,我只能提早一個小時左右抵達車站,由於距離面試時間還滿長的,所以我決定走路而不搭公車(約半小時),當時心想,不管面試如何,既然都來了,我說什麼也要好好享受沿途秋天落葉的風景。

一踏進公司,便覺得當時Talent Acquisition電話中跟我描述公司的酷炫一點不誇張。在一樓接待處報到並等待,約五到十分鐘,部門主管便朝我走來,簡單自介並寒喧幾句,就帶我上去,她一路跟我簡介公司的環境,過程感覺像在聊天,接著她帶我進去會議室。與其說是面試,我覺得更像一個半正式半非正式的聊天互動,聊的內容以專業經驗為主,但整個氣氛又穿插些個人想法的軟性。由於中間聊得實在很愉快,也讓我本來的緊張感完全放下,可以很輕鬆自在的做自己。

面試不少細節的「巧合」,一次次驗證這個門開得真有趣。


主管是西班牙人,當我一聽到時,內心不禁笑了。這在別人看來不算什麼,但對西班牙文情有獨鍾的我感到莫名的親切感。我們面試當然都還是用英文,當聊到後來,她要跟我稍微解釋這職務要做的事時,她開玩笑地說「還是我用西班牙文?」,我傻笑用西文回說「呵呵呵~那妳可能要說慢點」,她笑笑地說「好啦,別擔心,我用英文」,我覺得這有幫助拉近我們當天的距離。


另外,因為這實習職缺並沒提到可結合碩士論文,我甚至有心理準備,如果在這實習,我可能要另外花時間弄我的論文(如果公司不接受實習和論文結合一起的話)。我原本想說面試詢問看看論文的可能性,但當我到面試時卻忘記了(我忘了把它寫在我要我的問題裡)。但巧的是,主管第一個問題便問我應徵這實習的動機,然後她開始自己舉了幾個例子,首先便提到做論文研究,也因為她的問題「提醒」了我,讓我很順理成章地問論文的可能性,她也興然地表示,如果我在實習中有找到我覺得有興趣的題目,她很樂意幫助我。


而我上學期的一門課「跨領域案例學習(Transdisciplinary Case Study)」所做的團體研究,讓原本對塑膠產業的回收了解不多的我慢慢有點概念,也有較多興趣。而Avery Dennison的標籤產品和塑膠有很大關聯,公司也在全球和不同回收夥伴合作,也因為前一學期的研究,幫助我在面試時和主管可以聊得更多,且主管跟我展示公司五花八門的產品時,我也可很真實地表示我的好奇和興趣。


面試結尾時,主管說週五她還會面試一個人,下週會做決定。我原本也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得到答案,想著下週就要繳個人論文方向的單子,原本還不確定是否可以如期在交出去前,確定是否可以做這題目。結果,我週一中午就接到Talent Acquisition打電話來說主管決定給我offer,也省得我還要再跟其他教授溝通其他論文題目的可能。

小後記

這兩個半月找實習的過程,讓我經歷到什麼叫「神的安排超乎所求所想」。因為人生好多時刻,我執意地認為要追求這個、獲得那個,但我幾乎是透過我所知道的、曾經歷的為基礎,去做重要判斷和決定。這似乎很正常且有邏輯,但也因所知的渺小,也無形讓自己被既有的資訊專注在那些「我以為最適合我、但其實不見得對我是最好的」。

很真實的是,我人生所有的事情,其實我都不知道全貌。No matter how much I try, I always cannot get the full picture as God does.(就像這次被神大大賞巴掌的就是,前一個半月我努力用所學、所知的去篩選出我有意願投的永續企業,我以為篩選出的名單是符合我想要的,結果冒出來的卻是一個從沒聽過但其實很大的企業)


此外,看神"開路"是件很奇妙的事,甚至我原本沒注意到的點,祂都顧及到了。我不喜歡面試(我想沒人喜歡),對我來說,要經歷一家家公司面試、被拒絕的更迭過程,最後進入一家公司,是件很耗神且不舒服的事(就像我前一個半月寫動機信、投履歷,光十家就讓我身心俱疲,更別說如果還要面試,所花的心力更是能以想像)。而神乾脆把全部的門都關上,只打開一扇門。


I know

Though the winter is long even richer, the harvest it brings
Though my waiting prolongs even greater, your promise for me like a seed
I believe that my season will come
- part of the chorus from Seasons

No comments: